# 50
B
《西遊記》中出現眾多形象生動的神佛,下列選項中神佛事蹟敘述錯誤的是?
- 太上老君—擅長「修丹煉藥」,曾用「九轉還魂丹」救活烏雞國王。
- 太乙真人—性格世故圓滑,勸玉皇大帝以小官職或虛銜安撫美猴王。
- 王母娘娘—定期於瑤池舉行蟠桃會,宴請五方五老,各宮各殿大小尊神。
- 燃燈古佛—不贊同阿儺、伽葉給予三藏師徒無字經書,故命人興風奪經。
《西遊記》中出現眾多形象生動的神佛,下列選項中神佛事蹟敘述錯誤的是?
《西遊記》作者用豐富的想像力構思出各式各樣的法寶,下列選項中法寶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下列《西遊記》的人物中,那一位不會游泳?
下列哪一項性格特質,並非吳承恩《西遊記》中所塑造的豬八戒的負面形象:
下列哪一項性格特質,並非吳承恩《西遊記》中所塑造的孫悟空的正面形象:
以下哪一項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書寫金角、銀角大王手持紫金紅葫蘆和羊脂玉淨瓶,喚名應聲,即被吸進,一時三刻化為膿水所想表達的?涵:
以下哪一項不是吳承恩在《西遊記》中,描寫對於妖怪處置方法的重要特點:
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常將神與怪之間的對立統一起來,進行西天取經人物的身世安排與設計,以下哪一位不包括在內:
在吳承恩《西遊記》中,有關孫悟空通天本領與神器的獲得,下列哪一項的搭配有誤:
在與妖魔打鬥的過程中,孫悟空曾多次進入妖怪肚內搗蛋,迫使對方求饒。以下何者並未誤將孫悟空吞進肚中?
第十九回烏巢禪師口授唐僧師徒一行人的,是何部經典?
《西遊記》第六回二郎神與孫悟空鬥法,兩人的連續變身令人目眩神馳,洋溢著豐沛的想像力和活潑生機。孫悟空每變作一物,二郎神便化作該物的剋星。後來孫悟空索性變成一座土地廟,將身體的各個部位變化成廟中結構,請問下列身體部位與土地廟結構的對應,何者有誤?
取經團隊行經西梁女國,誤飲「照胎泉」而懷胎的是下列哪兩人?
唐僧師徒在取經路上行經許多國家,為他們斬妖除魔、消災解厄。試問下列國家與妖魔的配對,何者正確?
孫悟空拜見菩提祖師,菩提祖師給他的名字取個「悟」字。請問原因為何?
孫悟空被太上老君推入八卦爐中,用文武火鍛煉,希望可以讓他化為灰燼。但是孫悟空不但沒事,反而煉就了「火眼金睛」,原因為何?
孫悟空與豬八戒假扮成祭祀靈感大王的童男和童女。請問靈感大王是怎樣察覺這對童男童女有問題的:
唐僧由於是金蟬子轉世,據說吃唐僧肉便可長生不老。因此西去取經的途中,常有妖怪欲吃糖僧肉求長生不老。以下哪位妖怪卻寧嫁唐僧,不吃其肉?
唐僧一行人在取經路上多災多難。有時候孫悟空在無法獨力除妖時,也會尋求神佛的協助。請問,以下哪一位神佛並未出現在求救名單中?
《西遊記》中的佛、道關係歷來是讀者們所熱烈討論的課題。現存最早的《西遊記》前身––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是一部純粹的佛教宣傳作品,然而,到了元代的《西遊記》雜劇,當中已經出現了部份的道教神衹,初步體現中國「佛道合流」的宗教特色。請問在閱讀過本書之後,你認為作者在文本中大量有關佛教、道教的書寫所欲呈現的意義為何。(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以民間廣為流傳的「西遊故事」為題材,寫了這本膾炙人口的經典小說。你在這部從小便知曉的《西遊記》印象最深的是哪部份呢?是飛天降妖的「孫行者」孫悟空?遭遇劫難仍堅守取經道路的唐僧?抑或是取經過程那多姿多彩的西方世界?其實,《西遊記》不只是個佛僧遊歷西方取經而後功德圓滿的故事,在精彩故事的背後,有許多深刻的想法能與我們現今的生活相互連結。若與孫悟空的行徑相較,豬八戒屬人生現實面,孫悟空便是理想成份居多的人物了。關於「好吃懶做的豬八戒」這個角色的意涵,你有什麼看法呢?是否在他肥胖身軀、好女色、貪生懶散的形象背後,看出一些關於這個豐富多彩遊歷故事背後的現實面? (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是一部「超現實」的文學作品,書中神仙妖怪原是脫離現實生活的概念,卻紛紛被加以具象化的描寫,雕塑出豐富又極具想像力的樣貌,更甚者,「妖怪」還進一步取代了「人」成為本書的核心。然而,此特色也成為易受批評的理由,明末清初的金聖歎曾將《水滸傳》等書列為六大才子書,對《西遊記》卻不甚喜愛,認為它「捏造妖魔、誕而不經」。又有近代學者胡適的一段評論「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它至多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而不用深求。」《西遊記》幽默詼諧的筆調和充滿神怪的故事中,是否僅需單純閱讀故事,而不需對隱藏的意涵多所揣測呢?閱讀完《西遊記》後,對以上兩則不抱持正面頌揚態度的看法,你同意嗎?試著說說你的看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故事在取經路上經過許許多多的國家和特殊場域,這些空間為小說故事增添了不少閱讀上的興味。讀畢整部小說,你對書中哪個國家或特殊場域最有印象呢?試著申述作者對此國度或特殊場域的勾勒描寫,並進一步去闡釋其所達成的敘述效果。(字數限300字以上)
悟空總是對取經團可預見的困難發表睿智的看法和解決之道,卻往往被帶頭的唐僧與懶惰 的八戒所反對,因而使取經團隊陷入困境。請問作者如此刻意凸顯悟空的睿智與唐僧的愚 昧有何意義?可能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字數限300字以上)
「色戒」是佛教僧侶的一大戒律,唐僧在取經途中屢次遭遇色戒試煉,試舉例分析唐僧面對色戒考驗的反應,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性別觀念。(字數限300字以上)
請先就《西遊記》前七回的情節闡述孫悟空「狂傲」的性格,再論述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的性格是否有所改變?(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的作者塑造了許多形象鮮活的人物,故事也因這些活潑生動的人物性格而紛呈精彩,然而小說中的沙悟淨相對而言是個性格較不突出的人物,雖然較少被讀者注意,但木訥安靜的他在取經團隊中也有其作用。試從沙僧的性格特質,分析其在取經團隊中所扮演的角色。(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裡的唐僧表面上是佛門高僧,但其實具有濃厚的儒家性格,而作者在書中屢屢用詼諧戲謔的筆法對唐僧不知變通的佛、儒思想加以嘲弄。請同學舉例說明作者如何用遊戲筆法調侃唐僧,並闡釋其背後的意義為何?(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藉由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和詼諧幽默的手法來反映世情,其中屢見對迷信宗教的嘲弄,試由故事情節舉例說明《西遊記》此一書寫特色。(字數限300字以上)
唐三藏取經回大唐時,因經書被白黿將身一晃,掉入水中而弄濕。而在曬經的時候,因不小心而將《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在石頭上,因而闕失。唐僧懊悔不已。孫悟空因說道:「不在此,不在此。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試論析此句話語的意義及孫悟空看待事物的觀點所達之境界。(字數限300字以上)
唐三藏長途跋涉,去到天竺取經。即將取到經書之時,阿儺、伽葉卻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甚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唐僧不曾備得禮物,阿儺、伽葉即將無字之經予之。試分析作者敘述這段情節的用意為何。(字數限300字以上)
在《西遊記》中,多次出現「心猿」這個意象。此意象與《西遊記》所要呈現的主旨有何關聯之處。(字數限300字以上)
在《西遊記》的前身──《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孫悟空的形象是由獼猴王化身成白衣秀士,而非像《西遊記》中所述,直接以猴形護送唐僧。試推測《西遊記》塑造孫悟空形象,直接以猴形示人的原因。(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中,唐僧歷經千辛萬苦努力取經的事件,似乎給人一種「宣揚佛教」的感覺。然而在某些情節上卻有強烈的排佛、詆佛色彩。試舉出數例為明證。(字數限300字以上)
《西遊記》中,唐僧等人遇到的妖怪,往往都具有仙界背景,如玉兔精是嫦娥身邊的玉兔下凡、青牛精本來是由太上老君所豢養。這些精怪在作亂之後往往是由仙人收回而沒有其他刑罰,但是其他在凡間成精的妖怪,卻通常沒有那麼好的待遇,如蜘蛛精、黃獅精等都以死亡收場。另外有一些,像紅孩兒、百眼魔君,則是因被神佛收服而得以不死。然這些妖怪,皆是構成唐僧完成八十一難考驗的必要存在。試討論《西遊記》中對於妖怪們處置的公平性,及是否符合比例原則,試舉例說明。(字數限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