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


# 32


C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書為何在開頭塑造強調王冕這個人物?

  1. 諷刺讀書無用,不如一技在身。
  2. 強調風景之美,要透過繪畫實踐理想。
  3. 描繪有骨氣的典型,和汲汲功名醜態對比。
  4. 描寫王冕孝順,歌頌他賣畫奉養父母

# 33


B

《儒林外史》中有提到許多中國古代的科舉活動與官職,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1. 第四回:「去年宗師按臨」是指學台來主持院試。
  2. 第七回:「荀玫次年錄科,又取了第一」是指荀玫隔年參加院試,考了第一名。
  3. 第二十九回所說的學台,是指主持院試的官員。
  4. 第三十一回和三十四回所說的殿元公就是狀元。

# 34


C

下列有關〈范進中舉〉的人物敘述,詮釋最不恰當的選項是?

  1. 范進:怯懦自輕,喜極而狂。
  2. 胡屠戶:粗鄙無文,前倨後恭。
  3. 鄰居眾人:雪中送炭,熱心相助。
  4. 范進母親妻子:單純本分,少見世面。

# 298


B

《儒林外史》中雖大量描摹了汲汲營營於功名利祿的士子,但也刻劃了一群抵抗俗流的君子,不為名聲利益所趨使,清雅樸實。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此列?

  1. 杜少卿
  2. 匡超人
  3. 虞育德
  4. 遲衡山

# 299


A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常用一組對比的人物,來展現其特殊用意。以下選項之描述何者有誤?

  1. 以「二杜」(杜慎卿、杜少卿)代表灑脫不羈,蔑視功名富貴的真名士
  2. 以「二進」(周進、范進)展現一味追求科考及第的迂腐儒生樣態
  3. 以「二嚴」(嚴貢生、嚴監生)凸顯無惡不作與小氣吝嗇的兄弟形象
  4. 以「三牛」(牛布衣、牛玉圃、牛浦郎)塑造因注重科舉考試、功名利祿,文人的才德「一代不如一代」之感嘆

# 300


C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吳敬梓善於使用人物「死亡」意象,或用死人刻劃活人,或用死人批判社會現象,都造成一種諷刺效果。以下何者之死未帶有明顯諷刺意義?

  1. 嚴監生之死
  2. 王玉輝女兒之死
  3. 荀玫父親之死
  4. 范進母親之死

# 404


A

《儒林外史》中形塑人物鮮明有趣,每個人對於讀書、理念各有己見,請問下述引文與角色配對何者正確?

  1. 「讀書一事,要由博而返之約,總以心得為主」──莊徵君
  2. 「文章是帶聖賢立言,有的一定的規矩,比不得那些雜覽,可以隨手亂做個。」──匡超人
  3. 「而今的人,可謂江河日下。這些中進士、做翰林的,和他說到傳道窮經,他便說迂而無當,和他說到通今博古,他便說雜而不精。」──報廷璽
  4. 「況且功名大事,總以文章為主,那裏有甚麼鬼神!」──周進

# 405


D

「反諷」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寫作手法,小則語句,大則情節,請問下列何段引文不具《儒林外史》的反諷筆法?

  1. 胡屠戶站在一邊,不覺那度手隱隱的疼將起來;自己看時,把個巴掌仰著,再也彎不過來。自己心裡懊惱道︰「果然天上 『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薩計較起來了。」想一想,更疼的狠了,連忙問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
  2. 嚴貢生道:「這倒不然。才氣也須是有法則。假若不照題位,亂寫些熱鬧話,難道也算有才氣不成?就如我這周老師,極是法眼,取在一等前列,都是有法則的老手。今科少不得還在這幾個人內中。」
  3. 又過了一頓飯時,那乩扶得動了,寫出四個大字:「王公聽判。」王員外慌忙丟了乩筆,下來拜了四拜,問道:「不知大仙尊姓大名?」問罷,又去扶乩。那乩旋轉如飛,寫下一行道:「吾乃伏魔大帝關聖帝君是也。」 陳禮嚇得在下面磕頭如搗蒜,說道:「今日二位老爺心誠,請得夫子降
  4. 匡超人道:「你有所不知。我在家裏,日逐有幾個活錢。我去之後,你日食從何而來?老爹那邊也是艱難日子,他那有閒錢養活女兒?待要把你送在娘家住,那裏房子窄,我而今是要做官的,你就是誥命夫人,住在那地方,不成體面,不如還是家去好。現今這房子轉的出四十兩銀子,我拿幾

# 406


C

常借愚昧之角色道盡諷刺,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未屬故事內容或不具強烈揶揄之意?

  1. 匡超人自詡家家戶戶供養「先儒匡子之神位」
  2. 鮑文卿家戲行內的老郎庵裏立有石碑,子孫學戲的立「世家子弟」,略有年紀的稱「老道長」。
  3. 鮑廷璽發現童生借出恭名義,偷行作弊時,連忙向鮑文卿佯稱此生乃其小犬,望能放過一馬。
  4. 周進在山東坐館時,稱道王舉人文章妙絕,熟知王舉人言夢中如有神力相助,醒來即成一篇文章。

# 407


B

《儒林外史》中部分人物的原型取材自作者的親友,如清朝著名經學家程廷祚,「年十四,作松賦七千餘言」、「應博學鴻詞薦,至京師,有要人慕其名,欲招至門下,廷祚不往,被放歸」。這樣的經歷,可能是《儒林外史》中的哪一位人物?

  1. 虞博士
  2. 莊徵君
  3. 杜慎卿
  4. 遲衡山

# 408


D

《儒林外史》除了書寫各式各樣的讀書人外,也描寫了不少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可做為史學家研究社會史的材料。有關嚴監生的妾室趙氏,其一生反映出的史學價值,何者有誤?

  1. 趙氏為正室王氏祈禱,擔心嚴監生娶填房不疼她的兒子,反映出古代家庭嫡庶有別和小妾的艱困處境
  2. 嚴監生答應將趙氏扶為正室,並找正室王氏的兄弟來商議,是因為妾室扶正為填房需經過親族的同意
  3. 趙氏成為寡婦後,徵求以嚴監生兄長嚴貢生的第五子過繼,反映過繼立嗣須以直系親屬優先的原則
  4. 嚴貢生成功以第二子過繼,是因為趙氏身為妾室沒有立嗣的資格

# 409


A

《儒林外史》中有許多兄弟檔,以下哪個兄弟組合兩家關係最不和諧?

  1. 嚴貢生、嚴監生
  2. 余大先生、余二先生
  3. 婁三公子、婁四公子
  4. 倪廷珠、鮑(倪)廷璽

# 410


C

下列關於《儒林外史》的敘述,何者為非?

  1. ? 小說假託明季,實則呈現康熙、乾隆時期的科場醜態。
  2. 全書除了諷刺迂腐儒生,也有對理想士人的讚頌描寫。
  3. 全書為白話章回的譴責小說。
  4. 全書呈單元式,人物紛雜,而非僅有單一主角。

# 411


B

下列關於《儒林外史》作者的敘述,何者為非?

  1. 作者為吳敬梓,清朝人,祖先世代中舉。
  2. 《儒林外史》出版後大受歡迎,作者從此脫離貧困,改善原本生活處境。
  3. 作者不善理財,生性豪爽,幾乎花光祖上遺產,鄉里引以為戒。
  4. 字敏軒,一字文木,除《儒林外史》,另著有《文木山房集》。

# 412


D

《儒林外史》描繪諸多科場士子的惡行醜態,下列何者不在其列?

  1. 嚴貢生
  2. 匡超人
  3. 范進
  4. 荊元

# 566


D

以下對《儒林外史》人物的詮釋,何者最為貼切?

  1. 王冕:追求富貴,欺世盜名之徒
  2. 范進:不慕榮利,全書的典範人物
  3. 杜慎卿:詩酒風流,視功名如糞土的才子
  4. 杜少卿:輕財重義,瀟灑曠達如六朝名士

# 567


B

以下出自《儒林外史》的女性人物,何者最能符合當時世人追求功名取士的價值觀?

  1. 沈瓊枝
  2. 魯小姐
  3. 王玉輝之女
  4. 杜娘子

# 568


C

以下《儒林外史》中的詞句解釋,何者錯誤?

  1. 「嘉興蘧來旬駪夫氏補輯」:嘉興為籍貫,蘧姓、名來旬、字駪夫
  2. 「適纔會見令表叔,纔知尊大人已謝賓客」:尊大人指對方的父親,謝賓客指死亡
  3. 「卻又還破費老師父,不當人子」:不當人子,指不孝順
  4. 「令我聞之如飲醍醐」:醍醐指乳酪,如飲醍醐指心有啟發

# 19

《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許多讀書人為求功名而逐漸墮落的過程,也描繪了許多出身卑微卻始終堅守本分、認真渡日的平民百姓,兩者交織成一幅時代的風景畫。在書中出現過的形形色色人物中,哪一位最令你印象深刻呢?為什麼?(字數限300字以上)

# 20

《儒林外史》第一回開卷詞:「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闋詞開宗明義地揭示此書的主旨,同時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取它,自古及今,哪一個是看得破的?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讀書人該具備有哪些胸懷與特質?(字數限300字以上)

# 159

〈儒林外史序〉中,閑齋老人評論此書道:「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 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 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試舉出書中的角色人物, 加以闡釋其所符合此序中所說的四種人品情態。(字數限300字以上)

# 160

中國古代的士人,不僅是國家知識與官職上的掌握者,也往往在家鄉置產興宅,構 成鄉里地方特殊的士紳階級,地方官員也要忌憚三分。在《儒林外史》中,嚴貢生、 嚴監生兩兄弟便是屬於這樣的角色,性格卻迥然有異。試從書中對此兩人行為、個 性的描寫,說明作者呈現了怎樣的儒生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字數限300字以上)

# 161

試針對《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遊西湖的一段情節,評論馬二先生的社會地位、經 濟條件、人格特質,與他遊賞西湖諸景的目光心態有何關聯?與今日的現代社會中 人們進行「觀光旅遊」的情景又有什麼同異之處?(字數限300字以上)

# 237

《儒林外史》以各個不同的知識份子與進入官場的官吏,呈現當時科舉、政治制度的弊端和人心腐壞的世態。請舉出《儒林外史》中的兩個例子,說明吳敬梓所要傳達的諷刺用意,並分析此中反映了清代什麼樣的歷史事實與社會背景。(字數限300字以上)

# 238

《儒林外史》採用如《水滸傳》一般的結構手法,「雖云長篇,頗同短制」,沒有連貫全書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有時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因此故事結構整體來說較為鬆散。但這樣的呈現方式仍然具有其一定的意義與作用。請申述吳敬梓《儒林外史》的結構安排,與整體有一中心人物與連貫事件的寫作結構(比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有何不同,此結構又有何用意、目的,達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效果?(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2

俗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過來說,可恨之人是否也有令人同情之處?今觀《儒林外史》眾生圖像,有沒有某位(些)角色令你心生同情?試配合情節詳論之。(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3

《儒林外史》首回開頭「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之何處?」。請依自己讀此書的經驗詮解作者對功名富貴的想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4

成功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反應當代,更能將其意旨投射於後世。試問:讀過《儒林外史》後有沒有哪些情節能讓你聯想到當今社會現象?若有,能否嘗試思考應對進退之道?(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5

《儒林外史》揭示科舉腐蝕人心、讀書人但知八股而不通經史詩賦的各種醜態。其中有許多人物在言談提及古代人物或使用典故措辭時,展現出不學無術的無知可笑。試舉一、二段落為例,並說明作者吳敬梓如何安排此類情節,凸顯小說人物的何種情態。(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6

《儒林外史》雖以譏刺讀書人追求功名的沉淪墮落為主,卻也有不少人物展現出美好的倫理道德,當中更是有幾個孝子言行的描寫。請舉其中一個孝子為例,說明他行孝的方式,以及這些情節內容體現出傳統儒家的孝道觀點。(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7

沈瓊枝是吳敬梓著意書寫的一位女性人物,不僅在《儒林外史》中,即使與其他章回小說的女性人物相比也有她特殊之處。從沈瓊枝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書中人物對她的評論又展現了什麼樣的價值觀?試從跨文本的比較或是文本內部的分析切入,說明你對沈瓊枝此一女性人物的想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8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描寫老秀才王玉輝之女殉節一事。請細讀該回,觀察王玉輝、王玉輝之妻、女兒、親家等人對殉節一事的言行反應,試著探討於小說中,作者對「女性殉節」的禮教觀念抱持什麼樣的看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 339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的泰伯祠祭祀盛典,幾乎聚集了所有書生(如馬二、杜少卿、虞博士等),將古禮的儀典進程描寫得十分仔細,甚至也描寫了觀看百姓的反應,如「扶老攜幼」、「歡聲雷動」、「我們生長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歲的,從不曾看見這樣的禮體,聽見這樣的吹打。」等,可說是全書最熱鬧的高潮。你認為泰伯祠有何象徵?作者描寫這段祭祀儀式,有何寄託深意?(字數限300字以上)

# 340

《儒林外史》描繪了諸多迂腐儒生的形象,周進、范進堪稱二絕。請細讀第二、三回,試著從兩人形貌、中舉前後的對比、見到貢院的反應、日常生活如何打理等種種描寫,舉例申論科舉制度對周、范二書生的影響。(字數限300字以上)

# 510

杜慎卿與杜少卿俱是《儒林外史》中的名士,兩人的婚姻觀、愛情觀也頗為不俗。杜慎卿一心欲得知心情人、杜少卿珍愛妻子並駁斥納妾之說,他們的看法與時人有何差異?並對兩人的觀點加以評論。(字數限300字以上)

# 511

蘧公孫是《儒林外史》中所占篇幅不少的人物,書中對其家世背景也交代甚詳。蘧公孫的成長歷程中有許多人物帶來的不同影響,他的一生反映出哪些不同價值觀?你對這個人物有何感想?試申論之。(字數限300字以上)

# 512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匡超人出場後,回末詩云:「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暗指匡超人在馬二所說的「顯親揚名」之後人品反而下降。匡超人如何從孝子成為鄙陋的儒生?試針對匡超人的言行變化分析之。(字數限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