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C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書為何在開頭塑造強調王冕這個人物?
- 諷刺讀書無用,不如一技在身。
- 強調風景之美,要透過繪畫實踐理想。
- 描繪有骨氣的典型,和汲汲功名醜態對比。
- 描寫王冕孝順,歌頌他賣畫奉養父母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一書為何在開頭塑造強調王冕這個人物?
《儒林外史》中有提到許多中國古代的科舉活動與官職,請問下列何者為非?
下列有關〈范進中舉〉的人物敘述,詮釋最不恰當的選項是?
《儒林外史》中雖大量描摹了汲汲營營於功名利祿的士子,但也刻劃了一群抵抗俗流的君子,不為名聲利益所趨使,清雅樸實。請問下列何者不屬於此列?
吳敬梓在《儒林外史》常用一組對比的人物,來展現其特殊用意。以下選項之描述何者有誤?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吳敬梓善於使用人物「死亡」意象,或用死人刻劃活人,或用死人批判社會現象,都造成一種諷刺效果。以下何者之死未帶有明顯諷刺意義?
《儒林外史》中形塑人物鮮明有趣,每個人對於讀書、理念各有己見,請問下述引文與角色配對何者正確?
「反諷」是文學作品中常見的寫作手法,小則語句,大則情節,請問下列何段引文不具《儒林外史》的反諷筆法?
常借愚昧之角色道盡諷刺,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未屬故事內容或不具強烈揶揄之意?
《儒林外史》中部分人物的原型取材自作者的親友,如清朝著名經學家程廷祚,「年十四,作松賦七千餘言」、「應博學鴻詞薦,至京師,有要人慕其名,欲招至門下,廷祚不往,被放歸」。這樣的經歷,可能是《儒林外史》中的哪一位人物?
《儒林外史》除了書寫各式各樣的讀書人外,也描寫了不少底層社會的小人物,可做為史學家研究社會史的材料。有關嚴監生的妾室趙氏,其一生反映出的史學價值,何者有誤?
《儒林外史》中有許多兄弟檔,以下哪個兄弟組合兩家關係最不和諧?
下列關於《儒林外史》的敘述,何者為非?
下列關於《儒林外史》作者的敘述,何者為非?
《儒林外史》描繪諸多科場士子的惡行醜態,下列何者不在其列?
以下對《儒林外史》人物的詮釋,何者最為貼切?
以下出自《儒林外史》的女性人物,何者最能符合當時世人追求功名取士的價值觀?
以下《儒林外史》中的詞句解釋,何者錯誤?
《儒林外史》中描述了許多讀書人為求功名而逐漸墮落的過程,也描繪了許多出身卑微卻始終堅守本分、認真渡日的平民百姓,兩者交織成一幅時代的風景畫。在書中出現過的形形色色人物中,哪一位最令你印象深刻呢?為什麼?(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第一回開卷詞:「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闋詞開宗明義地揭示此書的主旨,同時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取它,自古及今,哪一個是看得破的?在你的心目中,理想的讀書人該具備有哪些胸懷與特質?(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序〉中,閑齋老人評論此書道:「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 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傲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 恥笑者;終乃以辭卻功名富貴,品地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試舉出書中的角色人物, 加以闡釋其所符合此序中所說的四種人品情態。(字數限300字以上)
中國古代的士人,不僅是國家知識與官職上的掌握者,也往往在家鄉置產興宅,構 成鄉里地方特殊的士紳階級,地方官員也要忌憚三分。在《儒林外史》中,嚴貢生、 嚴監生兩兄弟便是屬於這樣的角色,性格卻迥然有異。試從書中對此兩人行為、個 性的描寫,說明作者呈現了怎樣的儒生與地方社會的關係?(字數限300字以上)
試針對《儒林外史》中馬二先生遊西湖的一段情節,評論馬二先生的社會地位、經 濟條件、人格特質,與他遊賞西湖諸景的目光心態有何關聯?與今日的現代社會中 人們進行「觀光旅遊」的情景又有什麼同異之處?(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以各個不同的知識份子與進入官場的官吏,呈現當時科舉、政治制度的弊端和人心腐壞的世態。請舉出《儒林外史》中的兩個例子,說明吳敬梓所要傳達的諷刺用意,並分析此中反映了清代什麼樣的歷史事實與社會背景。(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採用如《水滸傳》一般的結構手法,「雖云長篇,頗同短制」,沒有連貫全書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有時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下一回就退居次要,因此故事結構整體來說較為鬆散。但這樣的呈現方式仍然具有其一定的意義與作用。請申述吳敬梓《儒林外史》的結構安排,與整體有一中心人物與連貫事件的寫作結構(比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有何不同,此結構又有何用意、目的,達到了什麼樣的寫作效果?(字數限300字以上)
俗云:「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反過來說,可恨之人是否也有令人同情之處?今觀《儒林外史》眾生圖像,有沒有某位(些)角色令你心生同情?試配合情節詳論之。(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首回開頭「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沈醉去,水流花謝之何處?」。請依自己讀此書的經驗詮解作者對功名富貴的想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成功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反應當代,更能將其意旨投射於後世。試問:讀過《儒林外史》後有沒有哪些情節能讓你聯想到當今社會現象?若有,能否嘗試思考應對進退之道?(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揭示科舉腐蝕人心、讀書人但知八股而不通經史詩賦的各種醜態。其中有許多人物在言談提及古代人物或使用典故措辭時,展現出不學無術的無知可笑。試舉一、二段落為例,並說明作者吳敬梓如何安排此類情節,凸顯小說人物的何種情態。(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雖以譏刺讀書人追求功名的沉淪墮落為主,卻也有不少人物展現出美好的倫理道德,當中更是有幾個孝子言行的描寫。請舉其中一個孝子為例,說明他行孝的方式,以及這些情節內容體現出傳統儒家的孝道觀點。(字數限300字以上)
沈瓊枝是吳敬梓著意書寫的一位女性人物,不僅在《儒林外史》中,即使與其他章回小說的女性人物相比也有她特殊之處。從沈瓊枝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哪些與眾不同的特點?書中人物對她的評論又展現了什麼樣的價值觀?試從跨文本的比較或是文本內部的分析切入,說明你對沈瓊枝此一女性人物的想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描寫老秀才王玉輝之女殉節一事。請細讀該回,觀察王玉輝、王玉輝之妻、女兒、親家等人對殉節一事的言行反應,試著探討於小說中,作者對「女性殉節」的禮教觀念抱持什麼樣的看法。(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的泰伯祠祭祀盛典,幾乎聚集了所有書生(如馬二、杜少卿、虞博士等),將古禮的儀典進程描寫得十分仔細,甚至也描寫了觀看百姓的反應,如「扶老攜幼」、「歡聲雷動」、「我們生長在南京,也有活了七八十歲的,從不曾看見這樣的禮體,聽見這樣的吹打。」等,可說是全書最熱鬧的高潮。你認為泰伯祠有何象徵?作者描寫這段祭祀儀式,有何寄託深意?(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描繪了諸多迂腐儒生的形象,周進、范進堪稱二絕。請細讀第二、三回,試著從兩人形貌、中舉前後的對比、見到貢院的反應、日常生活如何打理等種種描寫,舉例申論科舉制度對周、范二書生的影響。(字數限300字以上)
杜慎卿與杜少卿俱是《儒林外史》中的名士,兩人的婚姻觀、愛情觀也頗為不俗。杜慎卿一心欲得知心情人、杜少卿珍愛妻子並駁斥納妾之說,他們的看法與時人有何差異?並對兩人的觀點加以評論。(字數限300字以上)
蘧公孫是《儒林外史》中所占篇幅不少的人物,書中對其家世背景也交代甚詳。蘧公孫的成長歷程中有許多人物帶來的不同影響,他的一生反映出哪些不同價值觀?你對這個人物有何感想?試申論之。(字數限300字以上)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匡超人出場後,回末詩云:「敦倫修行,終受當事之知;實至名歸,反作終身之玷」,暗指匡超人在馬二所說的「顯親揚名」之後人品反而下降。匡超人如何從孝子成為鄙陋的儒生?試針對匡超人的言行變化分析之。(字數限3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