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D
在《神話的智慧》中,作者對以下哪一種文化類型的神話著墨比例較少?
- 希臘文化。
- 印度文化。
- 美洲文化。
- 東亞文化。
在《神話的智慧》中,作者對以下哪一種文化類型的神話著墨比例較少?
根據《神話的智慧》所論,下列何者為神話的基本內蘊?
在《神話的智慧》中,作者認為,神話對現代社會或當代人的重要意義在於:
坎伯認為神話的素材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身體與周遭的環境。由於人類的第一次生命經驗皆始於母親的身體懷抱,故從已出土的史前維納斯人像中,可以發現人像的基本型態與女性之間的象徵關聯,下列所述何者正確?
對坎伯來說,神話是一種隱喻與象徵,不能以歷史或實證角度加以理解;而他對於宗教觀念的理解與詮釋,下文所述何者正確?
坎伯曾說:「神話是眾人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關於神話與夢的相似特質,下列解釋何者不宜?
下列何者不會是《神話的智慧》書中所討論的主題?
坎伯在《神話的智慧》中認為神話都是下列何者之間的關係?
坎伯提到「狩獵文化基本的神話主題是雖然動物情願引頸就戮,但它們必須死得有尊嚴,它們的死必須伴隨著獵者的感激之情與儀式性的祝禱,以確定亡靈會重回大地之母的懷抱而來年獲得重生。」請問,此段敘述可以在書中哪一個篇章得到相關的論點?
根據坎伯的說法,下列哪項神話中的形象沒有「死亡與再生」的涵義:
大部分上古民族將部落保護神的地位置於掌管全宇宙自然神之下,但下列哪個民族是例外?
坎伯認為神話性思維的出現,與人類對某核心概念的思考或探索有關。請問下列對此一核心概念的闡述,何者為是?
坎伯曾一再強調真正的神話傳統,其重點必不在於(可見的,或偶像式的)神明的任何形態之上,其原因為何?
在《神話的智慧》中,坎伯曾指出在聖杯故事的近東傳統當中,有所謂「個人之道」的抉擇,反映出此傳統對於某項價值觀的重視。請問下列何者為此「個人之道」所要抉擇的對象?
《神話的智慧》一書為坎伯生前最後的十三場演講,內容橫跨中西文化,作者以多方角度詮釋了世界上許多重要的神話。然而,我們為什麼需要神話?神話背後反映的究竟是什麼?是人類的心靈?或是人類的信仰?在《神話的智慧》一書中,你讀到了何種神話觀點,使你印象深刻?請以之為例,闡述你經由此書所得到對神話的新認知。(字數限300字以上)
於《神話的智慧》中,作者經由不同文化類型的神話比較,歸結了對東西方文化特色的看法。認為東方文化的主流,在其不強分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並以此態度創造神話,以解釋世界。西方文化則主要以理性看待世界,因此常限於物質而忽略了精神。另外,東方文化重視人群與傳統,西方文化重視個人與獨創。因以上原因,兩種文化類型的神話遂各有其特色。你個人認為作者的論述其合理處何在?而其缺點又何在?(字數限300字以上)
「愛情」是人類最熾熱的情感,也往往令人義無反顧地追求。就「愛情」本身而言,最理 想的狀態即是「婚姻是對愛情的肯定,性愛則為婚姻的聖禮」,然而「愛情」又往往伴隨 著「痛苦」,甚至可能與「榮譽」、「責任」有所衝突。請在閱讀高貴的心靈:「崔斯坦與伊 索德的宮廷之愛」及「尋找聖杯:帕西法爾傳奇」的故事後,說明你對「愛情」與「婚姻」 的看法?當「愛情」與「榮譽」、「責任」有所衝突時,你又如何抉擇?坎伯的觀點你是否 認同?為什麼?(字數限300字以上)
坎伯談到神話中的智慧時,常提到要超越現象或肉身表面的執著,進而覺察或進入精神層 次意義的尋求,然而這是否與我們活在現實的處境有所衝突?與當今普遍重視或追求的社 會價值(如資本主義、世俗享樂等)有否牴牾?坎伯的說法你是否認同?當社會價值與個 人追求有所衝突,你的選擇為何?(字數限300字以上)
坎伯對於神話功能的認知是「使我們與現在身處的時代與環境發生意義,而非數千年前那 些遙遠而陌生的年代」,而在〈人類與神話的起源〉一文中談到「生命延續於殺生與自我 吞噬」,說明人與萬物之間的關係,又在〈美洲印第安人神話〉一文中談到人與土地的關 係,請同學就文中所闡述的意義,反省現今人與萬物、土地的關係,並說明你的看法。(字 數限300字以上)
在《神話的智慧》一書中,描述了許多與死亡有關的神話儀式及其內在意義,有遠古最早的墓葬儀式、埃及《死者之書》中的歐西里斯神話,或西藏的《死者之書》等。有關死亡的儀式或神話,都旨在告訴人們死亡不只是肉體的死亡,更是精神的重生或延續。你是否同意這樣的想法?試從相關神話所揭櫫的「死亡」意義發想,闡述你所得到的生命啟示。(字數限300字以上)
《神話的智慧》一書中提到 :「古代希臘神祕宗教之心靈經驗的基本精義,在於將意識從個人生命純粹的現象層面移轉為一種心靈深層的永恆性體驗。」這些神祕宗教儀式使人在適切安排的情境中,體驗到我們整個生命是如何地與某一超越並永恆的力量相關聯,以此得到生命的智慧。坎伯認為:「事實上,你已經擁有你自己的儀式,只是你從不對它進行靜觀冥想。」這種儀式並不限於宗教之中,而是生活中隨處可以經歷的。你有過類似的「儀式」體驗嗎?試根據你對《神話的智慧》的閱讀感想,加上個人的經驗或體會,分享「儀式」的作用與意義。 (字數限300字以上)
坎伯在《神話的智慧》中常提醒人們不要把神話中的「象徵」具體化或物理化,導致忽略了符號本身的訊息。如所謂「神」的觀念本身就是一個隱喻的象徵,不是一種事實的存在。坎伯這種論點奠基於他對神話、宗教與民俗的研究,認為神只是人心中那股能量的人格化象徵,而人格化的呈現取決於實際歷史的環境,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神明,但內在能量是人類所共有的。坎伯這種關於「神」的論述你是否同意?試評述之你相信神的存在嗎?試詳述坎伯的觀點,再分享你對此觀點的感想。(字數限300字以上)
在印度神話哲學化的同時,中東地區出現了瑣羅亞斯德(Zoroaster)及其祅教神話。其基本觀念是將傳統的善/惡、明/暗等概念作出具體化、人格化的組合,並據此構建一種新的宗教信仰。坎伯認為,這類從神話沿續到哲學思維的連續性,就是所謂的「常青哲學」。然而,這種「常青哲學」過去並未有出現在西方的思想傳統之中,對此,坎伯提出了他的看法,你是否認同他的分析?請說明你的理由。你是否可以從兩種文化背景對神話所採持的態度中,指出他們有何不同之處?另外,這種「常青哲學」的精神,是否仍能為我們提供某種生活啟示?請試述己見。(字數限300字以上)
就坎伯的觀點來看,神話乃隱喻或象徵的表達,其精神性的內蘊不可依靠具體化的闡釋,也不能用實證或歷史的角度來解讀,而應該回歸到自我心靈的追尋當中重新認識神話的價值。實際上,此觀點之思維結構,可析分為「符號」、「象徵」和「超越」三種概念之邏輯組合。譬如「三友洞的巫師」中半人半獸的形象,就是象徵自然界四時循環,而支撐此循環意識運作的力量,即所謂的「叢林精神」。可是,在坎伯此思維結構下,「超越」並不一定等同於宗教信仰,牠同時也可能是人類心靈轉化的結果。你認為「宗教信仰」與「心靈的超越性」之間是否存在?矛盾?又,你是否可以舉出中國的傳統神話作為例子,並按坎伯的思維結構加以分析,說明中國神話的超越性,是屬於宗教的還是心靈的?(字數限300字以上)
在拙火瑜珈的系統中,人體內蟄伏的精神能量可經由靜坐而被喚醒,牠自下而上,經過七個能量中心(又稱為蓮花或輪),最終達到神我合一,肉身超越時空而成就永恆的精神經驗。在《神話的智慧》中,坎伯即據之與以西方宗教的偶像崇拜,即把象徵或形象加以具體化傾向作出比較、批評。就此而言,你是否可以簡述兩種思維傾向之基本差異?而若就本書的寫作背景言,坎伯此一比較,在後現代浪潮之中,又是否具有什麼樣的時代意義?試闡述你的看法。(字數限300字以上)